靜坐的方法

靜坐之方法,有兩大要件:一端整姿勢;二調節呼吸;此爲入門之緊要關鍵,今以次說明之:

靜坐前後之注意
(1)備靜室一間,或即用臥室,開窗闔戶,不使他人來擾。
(2)制軟厚之褥或墊,備久坐之用。
(3)入坐前解衣寬帶,使筋肉不受拘束。
(4)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就坐。
(5)靜坐畢,宜徐徐張眼,及舒受手足切勿匆遽。

靜坐的姿勢
(一)雙腿的姿勢
圖一 雙盤膝:少年筋骨柔軟,可用此法,

就是把左腳小腿架在右股上面,使左腳掌和右股略齊,再把右腳小腿牽上,架在左股上面;

這時候兩腳掌向上,兩股交叉,好像 三角形,這叫做“雙盤膝”,

它的好處:是兩膝蓋必定緊貼坐墊上,坐的姿勢自然端正,不會向前後左右歪斜。

但這種雙盤膝姿勢,不容易學,中年以上的人,學起 來更難,不必勉強。


 

圖二 單盤膝:坐時把左腳小腿,架在右股上面,右腳放在左股下就得了。這比雙盤膝容易得多。

它的缺點,是左膝蓋不能夠緊貼坐墊,入坐稍久,身體要向左邊歪斜;只要你自已覺得歪斜,慢慢改正,也沒有妨礙的。

 

圖三 下盤法:倘若老年的人,連單盤也做不到,那就把兩小腿向下面盤,也可以的。

不過兩膝蓋都落了空,更容易歪斜,應隨時注意改正。

圖四 平坐法:還有兩腿有毛病的人,連向下盤也做不到,那就把兩腳垂下平坐也可。

但須把左腳跟靠在右腳背上。叫做“四肢團結”;

或兩腳底平放地面也可,但腿與腳掌,要保持九十度直角。
初學盤腿時,入坐略爲長久,必感覺兩腳麻木,此時可以徐徐放開,等到不麻木時再盤;或就此起身徐行,等到第二次再坐,都可以。

 

臥式的姿勢
圖五 平常仰臥法:行、住、坐、臥,是人們舉止的四種威儀,都可以用習靜的功夫。

當然,行時習靜爲最難,住時也不容易,非到功夫很深時辦不到,

坐時行功最合標 準,所以把它作爲主要的練習方法,

臥時雖易致昏沈,然在不便坐或不能坐時,就不妨以臥式來作代替。

臥式如人們睡臥一樣,有仰臥側臥兩種。仰臥姿勢與平常仰 臥一樣。

但須記得將頭肩等部略事墊高到自已覺得最舒服的程度,耳目口鼻等等的姿墊均同前述。

 

圖六 獅子王臥法:此法是側臥,側臥雖然左右都可,但以作者的研究,當以右側爲宜。

因左側臥則心臟常受壓迫,不是頂好;右側臥的耳目口鼻等等的姿墊也同前述,但 頭及上身須略前俯,上面的腿比較下面的應更加稍彎曲些,使達最舒適的程度,自膝蓋以上的大腿疊於下面的腿上,膝蓋以下的小腿和腳就很自然的貼放於下面小腿 和腳的後面,下面的腿自然伸出,微微彎曲,上面的手也自然的伸出,掌心向下,輕輕放於髖關節上面,下面的手,把掌心向上,自然伸開,放於頭畔枕上,距離頭 部少許,須看你怎樣覺得最舒適爲准。

這個臥法,在功夫上有個名字,叫做“獅子王臥法”。

(二)靜坐時之顔面、耳、目、口、鼻的姿勢
練習時,頭頸,面孔,眼睛,嘴巴的動作都要注意:頭頸要平直,面孔朝前,眼睛輕輕閉合,嘴巴也要閉,不可張開,舌頭抵住上顎。
(1)頭頸正直,面宜向前。
(2)兩耳宜如不聞。
(3)眼宜輕閉。亦有主張兩眼微開者,此名垂簾。大抵坐時易於昏睡者,宜用此法。若不昏睡,以閉爲宜;蓋閉則心靜也。
(4)口宜噤,舌頭輕抵上齶。舌抵上齶,亦是使筋肉團結之意。
(5)呼吸宜用鼻,不可開口。

(三)兩手的姿勢
兩手應該寬鬆,絲毫不可著力,把右手背放在左手掌上面,輕輕擱在兩小腿上,貼近小腹,如圖三所示。但如在平坐時,也可以將兩手放在兩大腿上部,掌心向下,自然的放平,如圖四所示。
(1)兩手輕輕交握,貼於小腹之前,垂置小腿上。
(2)交握之法,以一手輕握他手四指,兩拇指結成交叉之形。
(3)或以左手握右手,右手握左手,均各隨意。
(4)兩手交握垂下處所,各隨人之肢體所宜,或在腹下,或在股上,不必一定。
(5)兩手下垂及交握之指尖,當悉任自然,不宜些須著力。

(四)靜坐時之胸部、臀部、腹部
(1)胸部微向前俯,使心窩下降。
心窩降下者,即使橫膈膜弛緩也。胸內腹與胃之間,有橫膈膜,恰當外部兩肋間凹下處,稱爲心窩。常人之重心,不能安定,其氣上浮於心窩。初學靜坐時,常覺胸 膈閉塞不舒,即心窩不能降下之證。必時時注意於下腹,使橫膈膜弛緩,心窩處輕浮而不著力,久之自能降下,而重心方得安定。
(2)臀部宜向後稍稍凸出,使脊骨不曲。
脊骨之形,本三折如弓,在臀部處,略向外彎,故坐時臀部宜凸出。然不可有意用力外凸,循其自然之姿勢可也。
(3)腹之下部宜鎮定。
鎮定下腹,即所以安定重心。然亦非有意運力入腹,乃集中心意於下腹部也。宜先掃除他種雜念,而專注一念於臍下一寸三分之地位,重心自然鎮定。

精神的集中
靜坐的時候,要把精神集中在小腹部(即臍下約一寸三分的部位,稱“下丹田”)。初學的人,對這種工夫,極難下手。人們的妄念,一起一滅,沒有一秒鐘停止, 所以說:“心猿意馬”,最不容易調伏。靜坐的最後工夫,就是能夠調伏這些胡思亂想的妄念,妄念一旦消除,就能夠出現一種無念境界。那麽怎樣下手呢?應該平 常行動做事時候,時刻當心,不要亂想,到靜坐時候,把一切事物放下,拿全副精神集中在小腹,如果妄念又起,就再放下,這樣反覆練習,久而久之,妄念自然會 逐漸減少。以達到無念的境界。這是最上乘的方法。如初學者覺得這種定力的根基不夠,可以輕閉兩眼至微露一線之光,而目觀鼻准,這叫做“目若垂簾”。靜靜的 自然以鼻呼吸,以至不聞不覺,口也須自然閉合,遇有口津多的時候,可緩緩分小口咽下。最要緊的仍在自然的意守下丹田,其方法一如上述,這樣可以得到幫助不 少。
還有一種方法,仍將兩眼輕輕閉合而用“數息”的方法,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從一數到十,周而復始,使精神自然集中,這叫做“心息相依”。其他姿勢一如前 述,而最重要點,仍是在於“意守下丹”。這種方法,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有最緊要的一句話,就是要請讀者記住這一個方法:因這幾種方法,都是最妥善安全 的方法,可以沒有流弊,讀者但擇哪一種方法在實地練習時經常覺得最舒服者,就是那一種方法於他最爲合宜。
初學靜坐的人,常常說:“我沒有學靜坐的時候,妄念倒還少,一入坐後,妄念反而格外多,不知是什麽緣故?”這實在是一種誤解。要知道人們妄念,本來隨時都 能有,平常時因和外面環境的接觸,把注意力分散了,故不覺得多;習靜以後,精神集中於內部,才覺得妄念忽起忽滅,不可捉摸,這是一種初步的自覺。能夠從這 下手,返觀自心,妄念是怎樣生起來的,練習久之。它自然漸漸會減少,不必怕它。
初學的人,又有兩種境象:一是散亂,沒有法子把情緒安定下來;一是昏沈,時時要打瞌睡。大概初學的人,起先都是容易散亂,無法收斂,練習的時日稍久,妄念 減少,就容易昏沈。這是學靜坐者的通病,不必奇怪。治散亂的毛病,應該把一切念頭,完全放下,空空洞洞,什麽也沒有,專一注意在小腹中間,自然能夠徐徐安 定。治昏沈的毛病,應該把念頭提起,專注意在鼻頭尖端,把精神振作起來。大概說來,人們因爲白天勞累的緣故,夜裏入坐,就容易昏沈;早上起來入坐,因爲夜 裏眠已足,就不至於昏沈了。


呼吸之練習
人們的生命寄託於呼吸,呼吸習靜法就在對準呼吸下手,那麽呼吸的練習很是重要,應該詳細談談。
呼吸有四種相:
1.喉頭呼吸:普通的人,不知衛生,呼吸短而且淺,僅僅在喉頭出入,不能盡肺葉張縮的量,因此達不到徹底吸氧吐碳的功用,血液迴圈不能優良。
2.胸式呼吸:這比較前面稍好,氣體出入能夠達到胸部,充滿肺葉,體操時的呼吸運動,就作到這地步。然以上兩種仍不能算作調息。
3.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氣體能夠達到小腹,在吸氣時,空氣入肺,充滿周遍,肺底舒張,把膈 肌壓下,這時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又呼氣時,腹部緊縮,膈肌被推而上,緊抵肺部,使肺中濁氣儘量外散,這方是靜坐的調息。學者應該注意,呼吸時絲毫不可用 力,要使鼻息出入極輕極細,漸漸深長,自然到達腹部連自己耳朵也不聞鼻息出入的聲音,方是調相。
4.體呼吸:靜坐功夫,年深月久,呼吸深細,一出一入,自己不覺不知,好像入於無呼吸的狀態,雖然有呼吸器官,若無所用之,而氣息彷彿從全身毛孔出入,到這地步,乃達到調息的極功。
一般人的呼吸往往短而淺,不能盡肺部張縮的力量,因此也不能儘量吸入氧氣吐出炭酸氣,以致血液不清,易致疾病。這裏舉出練習方法如下:
一、呼吸氣息的出入,應該極輕極細,連自己的耳朵也聽不見出入的聲音。
二、氣息應該慢慢的加長,叫它達到小腹;但要純乎自然,不可用力。耐心練習,久後就能夠達到。
三、人們胸中,在肺的下面,胃的上面,有橫膈膜(也叫隔肌)。開始練習呼吸的人,往往會覺得胸中氣悶,這因爲沒有推動膈肌的緣故。推動的方法,是吸氣時候 從鼻中徐徐吸進新鮮空氣,使肺底舒張,膈肌下降;呼氣的時候,吐出濁氣,下腹部收縮,使隔肌向上升,這樣一上一下地膈肌的運動就會靈活,於是覺得胸部空 松,一點也不氣悶了。
四、腹中的大小腸,最爲柔軟,血液容易到此滯留,呼吸的氣,漸漸深而且長,達到小腹,腹部就有彈力,能夠把滯留在腹腔內的鬱血逼出去,達於四肢。
五、呼吸的氣,必須從鼻腔出入,不可用口;爲什麽呢?因爲鼻子是專司呼吸的器官,鼻孔裏有毛,可以阻止灰塵和微生物進入呼吸道,倘呼吸的時候,把嘴張開,一則侵奪鼻子的功用;二則灰塵和微生物容易入口,發生疾病,所以不但靜坐時候要閉口,在平常動作時也以閉口爲合宜。
 

 靜坐之時間
一、靜坐之功候,到極深處,則應終日行、住、坐、臥念茲在茲方可。然初習時不可不規定時間,以早晨起床及晚間就寢前各坐一次爲宜。否則每日至少必有一次靜坐。
二、每次靜坐之時間,固愈長愈妙;然不必有意求長,當聽其自然;能坐至三十分鐘,日久繼續不斷,則收效已不少矣。
三、事繁之人,每次靜坐,以四十分鐘爲宜;能延長至一時間更妙。
四、時間不論早晚皆宜,若每日只能坐一次者,以早晨起床後爲佳。
五、每晚就寢前,能爲十五分或二十分之短時間靜坐,頗有效,總之以起床後之靜坐爲主,就寢前之靜坐副之可也。
六、凡在吃飽的時候,不宜靜坐,通常要在食後經過兩小時,方可入坐;早晨起來,盥洗以後,但飲開水,空腹入坐,也最適宜。
早起先在床,撫摩上下腹,調整呼吸(法詳後),次通大小便,次盥嗽,然後靜坐。
靜坐總以便後爲宜,然因各人習慣不同,早晨或有不能大便者,則亦各從其習慣可矣。
 

練習靜坐應注意的調息方法

一、坐前調息的方法:學者在平常時候,應該注意鼻息出入,不可粗淺,宜從喉胸而漸達腹部,是爲坐前調息的方法

二、坐時調息的方法:在入坐時,息不調和,心就不定,所以必使呼吸極緩極輕,長短均勻;也可用數息法,或數出息,或數入息,從第一息數至第十,然後再從第一息數起,若未數至十,心想他事,以至中斷,就再從第一息數起;反覆練習,久久純熟,自然息息調和,這是坐時調息的方法
三 、坐後調息的方法:因調息的緣故,血液流通,周身溫熱,坐畢以後,應開口吐氣十數次,令身 中熱氣外散,然後慢慢的搖動身體,再動肩胛及頭頸,再慢慢舒放兩手兩腳;再以兩大指背互相摩擦生熱以後,擦兩眼皮,然後開眼,再擦鼻頭兩側,再以兩手掌相 搓令熱,擦兩耳輪,再周遍撫摩頭部以及胸腹、背部、手臂、足腿、至足心而止。坐時血脈流通,身熱發汗,應等待汗幹以後,方可隨意動作,這是坐後調息的方法

治病與防病的功效

呼吸習靜法,對於治病防病的功效是說不盡的,大凡慢性的內症,藥物所不能治療的,此法可能奏效,如今不說空話,
舉出實例:如我本人,少年患嚴重的肺病,沒有方藥可以醫治,就用這法,根本治好。
我現在已是八十三歲的老翁,尚耳聰目明,手輕腳健,終年沒有疾病。
近數年來,連傷風感冒也很少;碰到氣候突變或陰雨潮濕時候,別人都感到不快,我則依舊一樣,胸襟十分寬舒。
這是我本身對呼吸習靜治病防病的體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f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