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說話

 

  在我們的人生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責任太重、錢不夠用、和別人發生矛盾、難以作出決定、對過去感到後悔、患有疾病、與家人分離等等,這些事情對我們造成很大壓力,讓我們痛苦不堪。那麼如何從容面對呢?心理專家說,培養你的壓彈力。

 

  面對生活的挫折與逆境,人既需要有耐挫折力,也需要有排挫折力。耐挫折力會使人勇於承受各種生活壓力,不因一時的困境而喪失鬥志,放棄對自我的信念;排挫折力則使人善於化解各種生活壓力,以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在這當中,“壓”與“彈”互為促進。

 

■分析四種表現看壓彈力

 

  一個人的壓彈力會有以下四種表現:樂觀進取型、煩躁勇進型、逆來順受型、自我挫敗型

 

  煩躁勇進型:表現為低承受力、高反彈力,對應激長于化解壓力卻短于承受壓力。如西楚霸王項羽,最初他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但是在垓下一戰中,他一戰擊潰,潰而自殺,完全承受不住失敗帶來的壓力和挫敗感,只留下一句“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悲嘆。

   

逆來順受型:

表現為高承受力、低反彈力,自欺欺人,魯迅筆下的阿Q就屬於此型。阿Q這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只能擺平自己,不能擺平別人。他犯事被東家打了之後,就開始自我假想:東家是我的兒子,我是東家的老子,兒子打老子實屬不肖,老子原諒兒子是高風亮節,以此安慰自己。

 

自我挫敗型:

表現為低承受力、低反彈力,對應激不思進取、怨天尤人,在不知不覺中害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這種人很常見,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祥林嫂》中的祥林嫂等。

 

樂觀進取型:

表現為高承受力、高反彈力,對應激表現得積極樂觀,反彈迅速。如史蒂芬·霍金 ,他因患有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被禁錮于輪椅20多年,全身唯一能動的是左手的三根手指和部分面部肌肉,但他人殘志堅,做出了探索宇宙的傑出科學成就。

 

■人的壓力反彈是一個能力培養的過程

 

  每個人需要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提高個人的壓力化解能力。人的壓力反彈能力是動態變化的,而非是靜止不變的。人需要不斷維護自己的心靈旺盛,才能確保壓彈力始終處在樂觀進取的狀態。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壓力會激發人的動機和表現。按照耶基思-多德森法則,各種活動都存在動機的最佳水平。動機不足或動機過分強烈,都會使工作效率下降。換言之,當個人的行為動機處於一個最優值時,其工作效率是最高的;而當個人的動機低於或高于這個最優值時,其工作效率都不能達到最佳表現。所以,適度的壓力是身心健康的保障。

 

  總之,壓力對於個人來講,並非都是壞事,人在最初面對生活挫折與困境時,首先體驗到的是煩惱與焦慮,但如能積極化解,人所感到的就是力量與信心。這誠如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肯尼迪所言:“在中文當中, 危機這個詞是由兩個字組成的, 一個是‘危’,一個是‘機'。由此,在任何危機當中都孕育著生機。”

 

  壓彈,就是架通危機轉化為生機的橋樑!

 

■壓力管理的10大問題與10大對策

 

(一)培養主觀幸福:

 

   體驗愉快的情緒可以促進自我的“螺旋上升”。美國心理學家弗萊德遜曾說:“感覺好遠遠不等同于沒有威脅,但它可使人們變得更好,更具有樂觀精神和壓彈能 力,更與他人合得來”。主觀幸福感的訓練還可降低對諸如內疚、恥辱、悲傷、氣氛、嫉妒等不愉悅情緒體驗的感受強度,以減少壓力中的應激狀況。

 

  孔子曾言他“六十耳順”,“耳順”指的就是什麼話都能聽得進去。不管別人是捧你,還是罵你,你都能心平氣和地對待,都不以此完全地肯定或是否定自我,這就是主觀幸福感的突出表現。

 

(二)培養樂觀人格:樂觀的決定因素是人格因素。

弗蘭克是猶太裔心理學家,二戰期間,他被關進集中營,父母、妻子與兄弟都死于納粹魔掌之下,而集中營中,每天都有人自殺死 亡,曾經有一段日子,他在悲哀與恐懼中度日。

但一天他突然頓悟:在客觀環境下,我完全受制于人,但自我意識卻是獨立的,可以自行決定外界的刺激對本身的影 響程度,把握個人的“終極自由”,誰也無法剝奪。

這一頓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極大改變。

從此,他不再做恐懼和悲哀的奴隸,變得曠達而堅強。

出獄以後,他創 建了一種新的心理學派——意義治療學派,重在營造自己內心的愉悅。這一學說,讓無數人認識到了生命的意義,由此變得樂觀、快樂。具體到日常生活中,培養樂 觀人格就是要人學會“多角度看問題”,不斷給自己挖掘可以樂觀的理由。

 

(三)培養認知調整: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里斯曾提出ABCD理論。這一理論主張,在誘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個人對此所形成的信念B(Belief)和個人對誘發事件所產生的情緒與行為後果C(Consequence)三者關係中,A對C只起間接作用,而B對C則起直接作用。換言之,一個人情緒困擾的後果C﹐並非由事件起因A造成,而是由人對事件A的信念B造成的。所以,B對於個人的思想行為方法起決定性的作用;而要調整BC的不良影響,就要靠質疑DDispute)來加以調整,這裡D起的作用就是認知轉換的作用。ABCD理論促使人們多從正面、光明的角度來辯證看待問題,幫助人們緩解壓力,化危機為生機,終而從逆境中磨煉人的壓彈,從失意中提高人的生活智慧。

 

   認知調整具有非常實用的價值,為此,在日常生活中,在遇到壓力的時候,“質疑”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給自己一個繼續堅持和改變的理由,這種信念往往比什 麼都重要。

比如:

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寬度;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

你不能控制他人, 但你可以掌控自己;

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

 

  運用ABCD理論,人們可提高個人的快樂、自豪、欣喜、感激等愉悅情緒的能力,終而贏得個人的心靈旺盛。

 

(四)培養幽默化解:

 

   幽默可以使人在歡聲笑語中化憂愁為歡樂,變尷尬為從容,最終使沉痛的心情變得開朗、豁達和輕鬆。

哲學家把幽默視為“浪漫的滑稽”;醫學家認為幽默是一種 健康機制,是美容心理的良方;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把幽默看成有助于人適應社會的工具。幽默還可以很好地培養一個人的創意和智慧,有助于對問題的解決和對壓 力的釋放。

 

   林肯是美國歷史上長相最丑的總統。在一次競選辯論中,他的對手道哥拉斯曆數林肯的罪狀,指控林肯說一套,做一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有兩張臉,也就是 兩面派。

這樣的言辭對林肯非常不利。但待到林肯答辯時,他從容地說:“在座諸位,剛才道哥拉斯先生指控我有兩張臉,如果我有兩張臉的話,我能戴著這張丑臉 前來見大家嗎?”林肯的話逗得大家都笑了,就連道哥拉斯本人也跟著笑了。林肯用幽默化解壓力可謂無人能比。

 

  美國心理學界一直很看重幽默對應激的協調作用,而在中國卻一直遭到忽視。為此,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幽默的功夫尤其需要加強。多看幽默故事,練習幽默思維,練就幽默辦法。

 

(五)培養主動求助:

 

  即學會利用各種社會資源來化解困境,如圖書數據、網上服務等。學會主動求助就是學會生存,它培養的不僅是對於應激的積極承受,也是對應激的有效化解。

 

   拳王阿里小時候,家人給他買了一輛新自行車,他每天騎車周游,樂此不疲。一天,他到警察局找人,把自行車存放在門口沒有上鎖。不料出來後新車被人偷走 了。

沮喪之餘,他求助于警察朋友。這位朋友提出教他擊拳,以化解煩惱。

阿里竟因此迷上了拳擊運動,並逐漸成為一個專業拳手。

那個警察還告訴阿里,每次出場 比賽時,就把對手想象成當年偷車的那個人。

由此阿里每次比賽都感覺是一次復仇行動,出拳格外有力。

每次出場他還會面對觀衆大聲疾呼:“我是不可戰勝的,我 是最好的,我就是冠軍!”阿里的主動求助不僅化解了煩憂,還激發了潛能,直至奪得全美的拳擊冠軍。

 

(六)培養解決技巧:

 即經歷一個逆境化解的過程。問題解決能力也就是一個人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

美國著名文學家埃默森曾言,“逆境有一種科學價值,一個好的學者是不會放過這一大好學習機會的。”而我們常說的“在逆境中成長”,就是同樣的道理。

  

一個人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走出逆境的最直接辦法,但如果暫時沒有或不具備這種能力,那就需要用更巧妙的辦法來讓自己走出困境。

亞里士多德曾言:“一個人憤怒是很容易的,但是在適合的地點、針對適合的人、運用適合的方式表達個人的憤怒,那就不容易了。”這便是我們要練就的功夫。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
.彭尼貝克在一系列實驗中讓受試者表達出最使他們苦惱的情感,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他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讓受試者連續
5天左右,每天都花了15分鐘或20分鐘寫出“一生中最痛苦的經歷”,或當時最讓人心煩意亂的事情。
受試者寫出東西後若想自己保留則悉隨尊便。
這個自我表白的效果驚人:受試者的免疫力增強了,
隨後半年裡去看病的次數大大減少,
因病缺勤的天數也減少了,甚至肝功能也得到改善。

 

(七)培養溝通技巧

 

  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積極正確的交流方式可以減少自己和他人的壓力感。反之,不良的溝通方法也許會給別人提供傷害自己的口實。

 

   在很多亞洲國家,恰當的溝通方式意味著需要恰當體現出謙虛的成分。但一定要注意掌握好平衡點,過於謙虛也許變成卑微,從而影響到自己的自尊心。好的方式 不是否定自己的成就,而是可以通過敘述使自己從一件事中學到或得到了什麼、下次如何做得更好,來告訴他人自己沒有自滿,反而力求突破。

 

(八)培養求助于親友:

 

  就是求助于我們的社會關係,其中包括:家人、同事、興趣伙伴、鄰居等,包括情感支持,如共鳴;評價支持,如鼓勵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信息支持,如幫助你解決問題等。

 

   為確保自己在困難時有人可以傾訴,我們應有意識地擴大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擁有更多的朋友有兩大方法。第一,與已有朋友維持良好的關係,這就需要我們主 動地付出關懷、提高交際技巧。第二,結交更多的、不同領域的新朋友。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現在有更多途徑結識新朋友、問候老朋友,如通過因特網。當朋友給 予援助的時候,應該虛心接受,事後要表示感謝。但應當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人際關係都是值得維持的,應該理智分析值得交往下去的朋友,並清楚自己和每個熟人 在一起時應持有的態度和期望。

 

(九)培養尋求心理咨詢:

 

   就是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一般來說,對於大部分的困難,人們都可以自己消化,或與親朋好友分擔壓力。可當我們遇到重大難題,並且自己因此心理上受到衝擊 的時候,就應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有時中國人因為好“面子”,不願承認自己需要專業人士幫助,或者害怕被別人取笑為“精神病”,因而讓自己的壓力越積越 大,錯過最佳求助時間。實際上,大部分“困難”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只要說服自己有足夠勇氣去面對困難時,尋求幫助就十分容易了。

 

(十)學會規劃人生:

 

  就是要思考自己的人生。同需要完成太多的任務一樣,無所事事也可能導致心理壓力。因此,我們必須自我瞭解,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怎樣、何時能實現這些想法?這樣才不會成為生活的“奴隸”,從而主導自己的人生。

 

   以上所述十種培養壓彈力的方法中,主觀幸福感和樂觀人格是基礎,解決問題的技巧是最為關鍵的因素,而認知調整、幽默化解、主動求助,更有助于調整人的心 態,使人能更好的面對壓力。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的方法,比如很多學者提出的肌體控制技術,也非常有助于人釋放壓力,對身心健康有利。

 

  ■文/岳曉東博士(香港)

 

●小貼士●

岳博士論壓力反彈

 

  問題不在壓力本身,問題在於面對壓力的態度。

 

  煩但不閑著,痛並快樂著,苦日子好過,是人格完善的最高級境界。

 

  壓力是一匹“狼”,人們要練就“與狼共舞”的功夫。

 

  面對壓力,心態決定狀態,思路決定出路,要認識到任何事情中都孕育著生機。

 

  壓力其實是人生體味中的油鹽醬醋糖,缺了哪一味,人生都不圓滿。

 

  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首先要靠自己,但當我們能力不足的時候,就要主動求助,要尋找我們生命中的“貴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for 的頭像
    hfor

    -台北市專業汽車烤漆保修廠-汽車鈑金-

    hf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