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財富,許文龍認為這是追求幸福的手段,是贏得幸福的「本金」,
所以,關鍵在於如何用錢。
他說,要幸福,就得花錢。
反過來想,所謂財富,是用掉了、換來幸福了,才是真正的財富。



若你人生的目的只是追求錢,那你整天盯著「銀行簿仔」就好了

說到「幸福」,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東西。
並不是說,有一塊東西叫作「幸福」給我去拿,而是一種狀態。


一個人的幸福,從何而來?
像個守財奴一樣把錢緊緊抱住,對人卻很摳,每個人都不理你,這樣可以幸福嗎?


想想看,光是我一個人有錢而你們都沒錢,會產生什麼問題?
一個人最怕別人不理他,回家時太太不理你,小孩也不理你,你賺再多錢也「沒路用」,對不對?
這是非常嚴重的。再說,假如這條街上只有你有錢,這條街你敢不敢住?



這就是我前面講的釣魚哲學。
一群人相約去釣魚,最快樂的情況就是大家都釣到魚,而我釣的比別人多一點。
從這裡出發,一個幸福的環境,應該是大家看到我會 說:「許桑你來了!」大家見面很快樂。
快樂,就是要互相,我很有錢,但別人也加減有錢時,會比較快樂。
而為了造成好的環境,你就必須使大家都好,
所以最 後,所謂理想的環境,就是一個「會受到別人尊敬」的環境。



到哪裡都受到歡迎的人,是一個好命的人。

你們要了解,我這幾十年來,在公司所做的一切,其實是為了我自己的快樂去做的。
一般人往往認為,我給員工股票是為了讓員工快樂,可是,事實上是給的人比較快樂喔!
因為當我把錢給你,你永遠會認為許先生是好人,大家看到你就會說:「許桑,你做人有夠好!」

因此,也不要因為這樣就認為我天生賺很多錢,就是要分給別人、就是善意。
說沒有善意,也可能過於極端,但也不能把它美化說我就是有這個度量。
我賺的錢也不 想分給別人呀,我是為了我的快樂,
才在公司設立員工認股、分配盈餘種種制度,完全和「善」沒有關係。
所以,我不是純為了利他,是為了利己才利他啦!

至於說回饋社會,實在說,沒有人可以善良到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拿給別人去花,這是不可能的。
可是,我從沒錢的時代把錢當作命,一路走來,會覺得其實錢是讓 自己活得幸福的一個手段。
若在很早期,如果有人要拿我的錢,我一定跟他「搏性命」,
但到了後來,我發現若給你一些錢可以來換得我的快樂,你會因此而尊敬 我,也是不錯的事情。
這種心情也是從無到有、慢慢產生出來的。所以我會去蓋醫院、建博物館,或是其他種種。

若你人生的目的只是追求錢,那你整天盯著「銀行簿仔」就好了,
可是人生是要追求幸福,而幸福也需要投資。
這是很現實的,要幸福,就得花錢。



錢,不一定要留給後代


我常講,一個人實際生活所需要用到的錢,實在不多,
但若去比較爸爸給你的錢是兩千萬元,給我的只剩五百萬元,問題就來了。


所有的事情都不管,只針對這件事。
無法處理時,大家就拿出刀子「相堵」(互砍),然後要找爸爸算帳,爸爸若不在,就找媽媽出來。
都忘記爸爸自小把你拉拔、把你扶養到長大,只是不知道財產分下去會變成這樣而已。

所以現在很多家庭,爸爸過世後,大家要先講清楚了財產分配,棺木才能下葬。
我看台南市夠有名的某商界大老就是如此,棺木不知拖了多久才入土為安。
我有一個 朋友,他有三個兒子。
一生拚死拚活買了三間房子,自己一間,大兒子、二兒子各一間,只有小的沒有。
所以他退休至今,還在做工。


有人就問他:「為什麼要這麼辛苦?」
他說:「我若不買一間房子給小的,我死不瞑目,小兒子會一輩子怨我。」
我跟他說:「這件事情很簡單,你就把另外那兩間房子賣掉,大家都沒房子,不就解決了?」
可是,這麼簡單的事他不會去做,你看人有多傻,比動物還傻。

聽來,像是笑話,卻是普遍存在的事情。
我這個年紀,身邊很多朋友都有這種情形,都是為了錢──不是供三餐溫飽的錢,而是分配給孩子的錢。分配不好,問題很大。


當然,我辛苦賺的錢,說完全不給子孫也是不近人情。
只不過,全給孩子未必是好辦法,到底對他們是minus(減分)還是plus(加分)也很難說,
照我想,是minus的成分來得重很多。


對於沒能力賺這些錢的人,我知道這筆錢是毒藥。

我知道我一生賺的錢若都給孩子,孩子一定不會快樂。
因為他們也不敢用,他們會想「這是爸爸辛苦賺來的錢」,用了會覺得對不起父母。

我很高興的是,我的大女兒就很明確地跟我說:「爸爸,我一毛錢也不要,你賺的錢你用就好了,看要做哪些社會事業,我日子過得去就好。」她自己也很乖,生活 很樸實。
我三個孩子都不曾問過我錢的事情,都認為「錢是爸爸賺的,看爸爸要用在哪裡。」
他們這樣想是很好的,所以我也計畫把要給孩子的錢,拿去成立一個基 金會,
再讓基金會給他們做個顧問之類的,可以領個薪水,免得日後萬一沒頭路,至少還可以生活。

總之,「錢要留給後代」這種思想若不放,我們一代一代賺的錢,就無法回歸社會。


你看美國的大學,人家捐錢捐很多,多到花不完,但台灣的大學真的很可憐,沒人要捐錢。
剛開始只有奇美有捐一點,現在別人才開始捐,但比起先進國家還是差很多。

我們常說自己有多厲害、說我們有五千年文化、中華民族什麼的,
實際上說了一卡車,就是兩個字而已:自私。
所有的錢就只要留給自己子孫,就是要放在外國,如此而已。


事實上,我們能成功賺錢,自己的能力只是一部分原因而已,我們都需要其他種種看不到的條件配合。
在很原始環境生活的人,反而會去想周邊的事,
但我們活在物質便利的現代,電話拿起來就能通、水龍頭轉了就有水,要什麼就有什麼,往往卻忘記去想:「到底我們是怎樣成功的?」


一個社會,本來就不是你踏出家門就有路可走,下雨就有水溝可以流,水龍頭轉了就有水可以用的。
這些大家都忘了,都以為自己多厲害,才會只想著把錢留給自己的後代。


我有一個朋友,台大畢業的,也是一家公司的大股東,他很早就向我「展」(炫耀)說,
他的工作都「做完了」,所有他名下的股份都沒有,是零,全都放給孩子了。
他的意思是說,他繳很少的稅金,很順利,而我以後就要繳很多稅金。言下之意,我做得不好。


所以說,教育程度越高,看的視野越窄。
我認為,對事想得開,對錢就會想得開。
你若能肯定所有事物的價值,人的一生會過得非常輕鬆。



企業沒有永遠這回事,永遠存在的,是我的博物館和醫院


錢,要用了才是錢。
我們一定要先有這個觀念的覺醒。
錢若只是存進銀行,就像原料送進倉庫一樣,還不是成品。


只會賺錢不會花錢,就像工作只做了一半;
若錢還沒用就躺下去,就更冤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f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