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彩頭的蘿蔔糕(1/10照片更新)

 

 台語叫菜頭粿的蘿蔔糕 代表好彩頭….

接連做了芋頭糕 甜年糕 這些都只有我和女兒吃的

老爺剛從芬蘭出差回來 趕緊過年時 做蘿蔔糕 因為他喜歡這個飲茶的點心!

 

 自從住在國外後 對傳統倍感重要 尤其是年節習俗

一方面是要有一半台灣血統的女兒知道自己的根 

不希望她是一個長得不像西洋人的美國人!

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來源和heritage!!

 

 現代的台灣人 因為西化 飲食上和我長大的時代很不同

大家也減少吃米 二十多年前 行政院的農委會糧食局

出版幾本米食食譜的小冊子來推廣米食

其中蘿蔔糕做法是我一直採用的 因為蘿蔔和米 以及水量都配得很完美

我們喜歡這樣的口感

粿口感的不同 不外乎米的品種 新舊 浸水的時間 加入的水量

至於其他配料 是看自己的喜愛而已!

我們家一向只做原味 因為家人不喜歡配料的腊味或香菇!

 

 小家庭我都只做三百公克的米 幾天內可吃完

今天做了四百公克的米 浸水約六小時 1200公克的蘿蔔絲

磨米的水約480公克 鹽兩小匙 糖 1/2小匙(不放也可以

因為蘿蔔有甜味) 白胡椒2/3小匙

詳細做請參考芋頭糕

 

 和芋頭糕不同處 蘿蔔絲用一點油去炒 然後蓋上鍋蓋悶到透明 不加水

因為煮蘿蔔會產生很多的水分 也是趁熱 加入米漿 煮到糊狀

用大火蒸約一小時 

 

這個粿 有強烈的蘿蔔香甜味 粿軟卻帶有Q有彈性

它的組織比芋頭糕軟 那是因為多量蘿蔔的原因!!

  

 通常女兒沾黑龍的蔭油膏和香辣醬一起吃 

 女兒說 mom, this sauce is awesome! 不知道為何

她這麼喜歡這兩個醬 她連冷豆腐也這麼吃 真的是奇怪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f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