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牙周病就是細菌感染牙齒周圍所導致的發炎變化。如果平時牙齒清潔得不徹底,牙垢附著於牙齒與牙齦之間,久而久之形成鈣化反應,成為牙結石。若牙齦或結石處受到細菌感染,牙肉及骨頭發炎,就會破壞牙周,由初期的牙周炎發展到牙周病,包括牙齦腫脹、偶爾出血、口臭,如不加以治療,不但會損及腸胃健康,最後還可能全部牙齒都掉光,不必到「老掉牙」即成為「無齒之徒」。據研究,小孩子很少罹患牙周病,通常都要過了三十五歲,免疫力開始下降以後才會特別注意保養。
■ 牙菌斑、牙結石為禍首
我 們的口腔中有成千上萬個細菌,除了最容易附著在牙齒上之外,口腔黏膜、唾液等都是細菌滋生的溫床。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或清潔得不夠徹底,牙垢上就會堆積 大量細菌,日積月累變成一層半透明的鬆軟膏狀物,稱為牙菌斑。研究發現,平均一毫克的牙菌斑約潛藏著一億個細菌,其中包含十餘種毒性很強的厭氧菌,不但會 侵犯牙周組織,細菌本身及其所分泌的毒素,還會激發牙齦組織的強烈破壞性免疫反應,破壞牙齦、牙周韌帶和齒槽骨,最後導致齒槽骨破壞、崩解。牙菌斑愈積愈多,最後鈣化、成為牙結石,此時單純刷牙、漱口已經無法清除細菌及發炎細胞,必須定時請牙醫刮除才能解決。
牙齒周圍的組織包括牙齦、齒槽骨、牙周韌帶及牙骨質,這些組織若被細菌及其分泌的毒素所破壞,結果就像房子的地基被掏空一般,主建物本身(牙齒)當然就搖搖欲墜了。
■ 就目前所知,容易罹患牙周病的高危險群包括:
1. 懷孕或青春期少女,因體內荷爾蒙改變,牙齦特別容易發炎,甚至惡化成牙周病,尤其孕婦更容易發生。
2. 停經後婦女,因鈣質流失而易患骨質疏鬆症,尤其下顎骨的骨質密度低,最容易因此掉牙。
3. 糖尿病患者,因免疫系統改變而影響到牙齦組織的膠原纖維代謝,加速齒槽骨喪失,同時延緩牙周組織的癒合能力。其他如吸菸、壓力、藥物等,都可能影響牙齦健康、增加罹患牙周病的機率。
■ 以牙齦流血、牙齒咬嚼無力為特徵
一般而言,如果一刷牙就會流血,或輕輕按壓牙齦即感覺疼痛或流血,甚至常有牙周膿腫、用力一吸就吸出血來,都是牙周病的初期徵兆,必須提高警覺,趕快去看牙醫。如果已有初期症狀而未做妥善治療,牙周病日漸嚴重,最後可能出現牙齦紅腫疼痛、刷牙流血,口臭、牙齒變長、齒縫變大、牙齒鬆動移位、咀嚼無力等,最後就是牙齒全部掉光,只能裝假牙一途。
不僅如此,牙周病的細菌還可能隨缺損的牙齦上皮進入血液內,造成菌血症,或影響血小板的凝血機制,造成血栓,甚至血管硬化,不幸時還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其機率高達一般人的三倍;牙周病孕婦生下早產兒,或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更達正常人的七倍。糖尿病患若伴有嚴重牙周病,血糖一般很難控制;常年臥病者還易衍生吸入性肺炎。因此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早做治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