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漾森林探路人 張慶銳
作者:文‧攝影│陳珮綺 整理│林婉蓉     出處:2009年10月號 第062期
 
山崩地裂之後,神秘的水漾森林浮現在一片迷濛中。無彩的枯樹與無聲的湖水,在時空裡停格。水漾森林的美,幾次都看不透。
 


  天還是黑的,金星在高山的夜空中,顯得特別明亮;山羌的叫響,劃破寂靜的夜。

  鹿屈山在清晨5 點多剛露臉的早陽下,逐漸展現容貌。對面的山脈不時在疏密林樹間顯現,嚮導張慶銳用登山杖逐一點名:那是烏松坑山、再過去是五叉崙山、前面比較靠近我們的是金柑樹山……。

前行 找尋水漾森林
  山林達人張慶銳,從97 年開始探勘阿里山和杉林溪之間的水漾森林路線,僅大半年時間,已經走了快10 趟,光是8 月就走過兩趟,對這路線再熟悉不過。他說,從杉林溪到水漾森林有兩條路線,一是爬鹿屈山,一是走林道。

   從鹿屈山主峰開始下切亞杉坪林道路段,是一段扎人的箭竹林坡段。沿途沒有鹿屈山稜線寬廣的好視野,滿眼的柳杉中搭著一間傾圮的紅磚小屋;921 大地震阿里山脈大崩山的鑿鑿痕跡,歷歷眼前;穿越林務局荒廢的護管所,從後門繼續前行,這才接上了亞杉坪林道。他說,穿過護管所的路線,是97 年探勘出來的路,原本的路段早被921 地震給震毀了。水漾森林就是因921 地震而形成的堰塞湖。

  在亞杉坪林道上看到杉林溪製作的指示牌,就離目的地不遠了。此處是下切路段的起點,連續陡下近兩小時後,ㄧ抬頭,水漾森林豁然在眼前開展。

甦醒 遇見千年之湖
   水是闃寂的、樹是靜謐的、山也是幽靜的。深沈的水吞噬了原本翠綠的柳杉林,突兀冒出水面上的,是一根根枯白的樹幹,或傾倒或直立,似髮蒼齒搖的千年樹 精,各自獨立又相互成林。枯樹的線條簡單純粹,彷彿與沉靜的湖面相應和。無法一眼望穿的寬廣湖面,讓人無法想像它只是個山中湖。

  正午時分,藍天下,陽光直射入湖面,水漾森林從沈睡千年之後甦醒過來。空氣迷散著詭譎的氣味,昭示這裡是一個沒有過去,也看不到未來,停格於時空中的一個真空之地。

  藍色琉璃花孤單挺立在沙洲碎石地上,襯上無彩的枯樹與無聲的湖水,顯得別有一番風味。孱弱的河道從沙洲地的左方,拂過琉璃花,注入湖中。

   張慶銳說,這個山谷地勢平緩,自然形成沼澤,大雨順著石鼓盤溪流入沼澤,淤積成湖,當地人稱這裡叫「平溪阿」(台語發音)。而921 地震震得阿里山山脈崩裂,大量土石傾注湖水,堵塞出水口,小湖頓時變大湖,淹沒樹林地,數年之後久泡水中的杉木,逐漸枯敗死亡,枝葉落盡,形成今日壯觀的 景象。

秋冬 最佳登走季節
  現在的湖水由兩條溪水注入,一是從烏松坑山上,另一條則從阿里山的松山流下,兩條河在這個山谷地會合,形成湖泊。當時地震帶來的沙土淤積出水口,湖水自然改道,另找出口流出。由於泥沙沒被水流帶走,湖水才會在地震過後10 年,依然保持原貌。

  湖面水位高度等於出水口高度,水滿溢就馬上流出去,所以夏冬兩季的枯水期和滿水期,水面相差不到1 公尺。看過水漾森林四季樣貌的張慶銳說,水漾森林的四季沒有太大差別,頂多夏季水面上的綠色蕨類茂密,而原本已顯蕭瑟的景象,在冬季則更加淒涼。

  秋冬是登走水漾森林最棒的兩個季節,適合露宿過夜,紮營地建議在湖邊空廣的沙地上,視野開闊,夜晚可賞萬星閃耀的夜空;清晨,水漾森林逐漸被天光掀開容顏,光影擺弄景致,不同時辰的光線,投射下的水漾森林的樣貌也不同。

  從容待到快正午,再起身回程,時間都還綽綽有餘。水漾森林因為獵徑多、四通八達的林道也多,加上樹林、箭竹、芒草、雜草茂盛繁密,容易擋住視線,混淆方位,最容易迷路。因此,張慶銳那10 公斤的背包絕對不離身,因為裡頭的裝備,可是隨時用來救命的。

  了解山的容貌、脾氣和個性的登山人,懂得敬天尊地,做好萬全準備。張慶銳說,懷著這份敬意來走水漾森林,才更能領略她深層的美麗,而在登走這麼多趟之後,他坦言,還未完全看透水漾森林的美。( 本文節錄自《轉個彎遇見杉林溪之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f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