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四階段

  你的角色影響你的孩子。但你知道自己現在在哪個階段呢?

  【focusonthefamily.com. By Bob Hostetler】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提到我早上到兒子Aaron房間叫他起床。朋友打斷我,問說:「你兒子幾歲?」其實他早知道我兒子的年齡,我還是回說:「十六歲」,「那為何還要一早叫他起床?」朋友回應。

  我愣了一下,感覺自己像個被問為何帶把梳子在口袋裡的秃頭。身為兩個青少年的父親,我到現在還死守著孩子學齡前的習慣,而且現在也早已失去當時的樂趣。

  所以我決定把注意力放在為人父母的不同階段,學著怎麼從旁援助他們就好。藉著這麼做,我不只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一生,也準備他們(也是為我自己)邁向獨立的生活。

階段一:指揮官

  孩子還小的頭幾年,父母為他們做每件事;像個仁慈的指揮官,告訴孩子該聽誰的、要吃什麼、何時上床睡覺、怎麼準備功課。這個階段的家長通常要和顏悅色地鼓勵孩子成長,由聽取規律學會自我紀律。舊約《聖經》〈箴言〉這麼教導:「不肯使用棍杖的人,實是恨自己的兒子;真愛兒子的人,必時加以懲罰。」(箴十三24)

  在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我都是用家長的口氣說道:「是的,因為……」,或是「不對,因為……」。我不只要求他們的行為,當同意或禁止一件事時,我也會向他們解釋原因。

階段二:教練

  我趁Aaron和女兒Aubrey放暑假時教他們庭園或家裡的工作,從面試、雇用開始,也付他們工資,甚至有時也會解雇他們。這種方式不只教導他們,也鼓勵他們成長,從聽從管理到自我管理,讓他們學會對每件新工作負責任。

  我常試著幫孩子的選擇作分類,而非支配他們。我發現自己常常用這句話:「你自己覺得這個好,還是那個好?」我從來沒有故意誤導他們作錯誤或愚蠢的選擇,很單純地,這句話只是一個工具,幫助他們有經驗,作自己的決定。例如,在參加教會禮儀時,我會問他們:「你願意中途離開教堂,去和朋友聊天,還是待會再離開,然後直接去教室?」

階段三:輔導員

  若是你還沒到這個階段,很快就到了。這個階段開始,家長對孩子生活上的影響力開始減少。要做個仁慈的家長,鼓勵孩子由依賴邁向獨立。家長在這個階段的角色特別重要,尤其當孩子正值青少年,這時的他們可以用理性學習什麼是正確、正義和公平。

  許多父母教導這個時候的青少年,還是把他們當作搖籃裡的寶寶或是小學生,採用老方法。這時的孩子活力充沛,像一匹渴望馳騁草原的馬,家長很難拉得住,好像這時他們要獨立是錯誤的。實際上正好相反,正是此刻青少年開始學習獨立。事實上,家長應該鼓勵他們獨立,引導他們到正確的方向。

  家長在這個時期可以使用的句子是:「你自己可以做這個決定。」當孩子找我,向我要求准許時,我通常會問他們:若讓他們自由選擇,他們會不會作這個決定。我會鼓勵他們負起責任作決定,讓他們回答。我提供他們建議,也提醒他們錯誤的決定會帶來什麼濳在的後果,儘可能地讓他們自己作決定。

  當然,這樣的方式是孩子可能會作下錯誤的決定,有的時候的確如此。但是慢慢地,他們會摸索出正確的方向。

階段四:顧問

  有些家長去看剛唸大學的孩子,剛進宿舍房間那一剎那會驚訝得目瞪口呆,言語無法形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但假如家長在前三階段做得好,應該不至於太過驚訝。

  處於這個階段的父母責任未了,因為家長不再是「事必躬親」,而是要儘可能地耐心等待。要像聖經中的撒羅滿王一般,「我兒,作個智慧人,使我心高興」(箴廿七11),這個階段的父母要懷著希望、要祈禱、要等待。

  每個階段都有挑戰,尤其第四階段最困難,因為家長需要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幾乎二十年的時間,家長是做孩子的「指揮官」、「教練」、「輔導員」,若是想延長其中任何一個階段,將招致反抗,引起怨恨。因此,我採用一種幫助我和孩子互動的說法:「假如你需要幫助,請讓我知道。」這樣不但尊重孩子的獨立性,也讓他們知道我隨時願意伸出援手。

  你會發現,父母的每個階段都無法以測量或科學方法得知,每個階段之間交互重疊,當另一個完全結束得晚,新的也就開始得晚。且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時,也要彈性地對待不同的孩子。

  最後,我發現只要現在(或將來)多注意一下自己要說出口的話,其實也能做好家長的工作,建立一個健康的相處模式。

 

 

引用網址:http://www.catholic.org.tw/theology/family/epaper/2010/123/00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f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