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輔導1萬多個家庭改善財務,日本財務規劃師藤川太發現,有人年收入甚高,卻還是債台高築,也有人薪水很有限,卻能存下一筆可觀的錢財。
由此可見,財富和收入其實沒有絕對關聯,主要是取決於花錢習慣正不正確。
好習慣1
月薪配置表 控制花錢欲望
曾任寶來投信與華南永昌投信副總經理、現任世新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的梁彥平說,想要省錢,就要懂得怎麼「用錢」。
可從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列出主要的花費項目,規劃一張「月薪配置表」,進行各項支出的比例分配,用「預算強制分配」的方式,搭配記帳來管控開銷。
以25歲、月薪3萬元的單身女性上班族為例,住家裡和在外租屋就有不一樣的薪資配置比例。
住在家裡的人,因為回家吃飯,餐費可以少編列一些,治裝和投資的比重則可以高一些;租屋族因為有房租支出,其他花費就必須有所削減。
靠記帳管控日常開銷
梁彥平說,在管控開銷時,要養成依發票仔細記帳的習慣。
記帳的好處在於能清楚知道每一塊錢的流向,例如餐費比例大幅增加,就應該吃得簡單些,或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聚餐活動。
宏觀財務顧問平台資深首席財務顧問李鳳蘭指出,不論收入多寡,經常入不敷出的人,都有一個共通點:沒有記帳的習慣。
有些人明明薪水不低,卻是標準的「月光族」。細究原因才發現,他們從來不記帳,就連平常有哪些支出,都是一問三不知。
梁彥平說,就算做不到逐筆開銷都記帳,至少也要把主要開銷項目的支出,控制在合理的比重內,才不會因為某項超支過多,造成入不敷出。
每當人生邁入新階段,例如:買房、結婚、生子、工作轉換等,月薪配置表也要跟著調整。
好習慣2
不必要的花費都可以等
很多人納悶,花的都是小錢,薪水怎麼還是不夠用?李鳳蘭說,小錢花的次數多了,加起來就是一筆大錢。
例如有些粉領族會固定做臉、頭皮保養、全身SPA、手足保養,或者和姊妹淘吃個下午茶,單筆消費沒感覺,累積起來3萬元薪水早已花得差不多。
梁彥平說,存不了錢的人,問題出在「不懂得取捨」,不知道什麼是真正值得花的錢。
李鳳蘭分析,消費可分為「必要」、「需要」和「想要」三種。
「必要」指的是餐費、交通費、保費、稅金等支出,不能省略;
「需要」就好比手機,是生活必需品,但買何種價位的手機,自己卻可以決定;
「想要」就如同買奢侈品,不買也不會有損失,可以忍到有閒錢時再買。
李鳳蘭強調:「『必要』不能省,『需要』可以等,『想要』可以忍。 」
可以畫一個表格,把所有的消費支出都列出來,分別歸類到「必要」、「需要」和「想要」
這3個欄位,究竟哪些錢不該花,當下就能一目瞭然。
好習慣3
花錢前先衡量個人能力
有些人會沒錢,是因為缺乏自知之明。
梁彥平過去待證券業時,看到不少大學剛畢業、薪水了不起3萬出頭的研究助理,
每天非高價咖啡不喝,他們看慣了基金經理人衣著光鮮、出手闊綽,很容易有「生活就該如此」的錯覺,
卻忘了自己的收入,相差經理人十萬八千里。忽略個人經濟能力,最後下場就是卡債纏身、成日被循環利息追著跑。
李鳳蘭說,喜歡「打腫臉充胖子」的人,認不清自己的能力極限,看同事拿了iPhone
4S,就覺得「輸不起」,無論如何也要有一支,卻沒想到自己的經濟狀況,是否能與別人相提並論。
當消費能力與消費模式不成正比,財務自然入不敷出。
李鳳蘭建議,在花錢之前,先捫心自問:○1花錢的過程開心嗎?會開心多久?
○2以自己目前的收入,這種消費習慣能維持多久?先考量花錢的後果再決定是否掏錢,將可減少衝動消費的機率。
好習慣4
○先存後花 ×先花後存
李鳳蘭說,若不希望每個月薪水花光光,就不能先花掉生活費後,才把剩餘的錢存下來,應該反過來「先存後花」,
薪資一入帳,先自動把存款扣除,剩下的錢才當成生活費,如此一來,就能達到「強迫儲蓄」的目的。
至於儲蓄應占月薪的多少比例?最理想的狀態是至少存下1/3,
但現在年輕人起薪普遍不高,若在外租屋,更是所剩無幾,遑論存錢?
不過根據李鳳蘭的經驗,只要有存錢的動機和目標,自然就會有辦法。
年輕人可以採取「目標存錢法」,先預估達成某個目標要多少錢,再決定每個月要存下多少錢。
例如:10個月以後要報名證照課程,學費是5萬元,從現在起每個月要固定存下5千元;
把目標定死了,才會逼自己想方設法開源節流。
李鳳蘭強調,戶頭裡無論如何都要存下一筆「緊急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
其金額至少要能支付6個月的生活開銷,例如每個月生活開銷2萬元,就要有12萬元定存,
哪天真的生病、受傷、裁員,工作收入斷炊,就能動用這筆資金度過「非常時期」。
好習慣5
別把花錢當宣洩情緒的出口
李鳳蘭輔導的個案中,有人對錢斤斤計較、什麼都捨不得花,結果卻「愈省愈窮」。
因為忍太久了,一旦花起錢來,比任何人都可怕!
李鳳蘭說,許多減肥者也有相同經驗,一開始抱定決心,嚴格厲行節食計畫,一兩週後果真瘦了不少,但也餓得頭昏眼花。
只要朋友一通約吃飯的電話打來,就會想「今天破例犒賞自己一下吧!」結果一餐就把之前減掉的體重統統補回來,愈減肥,反而愈肥。
李鳳蘭提醒,省錢如同減肥,必須秉持「適度」的原則,太過虧待自己只會物極必反。
不管是省過頭而適得其反的人,或是習慣靠花錢來抒壓的人,都是因為缺乏壓力宣洩的管道,只好靠花錢來滿足暫時的快樂。
李鳳蘭建議,每個人至少要找到一件事,
例如培養一項興趣,或者有宗教信仰,在無助、疲憊、沮喪時,能撫慰你的心靈,
才不至於一有壓力就跑去血拚,事後看著信用卡帳單,為衝動的消費行為懊惱不已。
好習慣6
錢只放在能增值的事物上
光有儲蓄習慣還不夠,把錢存進戶頭做定存,很難趕上通貨膨脹的速度,要把儲蓄導向投資理財才行。
梁彥平說,年輕人一開始投資不用多,即使只有3千元也沒關係,重點在養成理財的好習慣。
沒有投資經驗的人,可先從「基金投資」入手,
但梁彥平提醒,買基金千萬別對理財專員的推薦全部埋單,
「理專不專的多得是,他們的目的是賺取佣金,推薦標的不見得符合投資趨勢,特別推薦你買A不買B基金,很可能是A 基金公司給的佣金比較高,而非這檔基金值得投資。」
「任何投資都是要用心的。」梁彥平說,無論投資基金或股票,自己一定要勤做功課,每天花一點時間上網看看財經新聞,開車途中聽聽廣播財經節目,都有助於累積財經知識。
年輕人最好的投資是自己
李鳳蘭說,投資就是要能「增值」,只要能夠創造比原始資本更高的價值,就是好投資。
以此來看,除非有交通的必要,否則最好別把錢投資在車上,因為新車一落地價格立刻打8折,車子不但會折舊,每個月還要加油、保養、付車貸,堪稱最昂貴的消耗品。
還有人買名牌包當「投資」,李鳳蘭提醒,名牌包不管保存得再好,最終只能拿到二手店賣,店家的收購價,不可能高於你的購入價,想要保值都難,更別提增值。
李鳳蘭說,所有投資中,投資「自己」最划算,學習進修、聽講座、出國讀書,都可增進個人競爭力。
「上個課要繳2萬元學費,有人覺得太貴了,但這2萬元或許可補強你在職場的弱點,創造200萬元的年收入,這筆錢不但值得花,投資報酬率也遠勝過任何金融商品。」
好習慣7
收入再低 都別忘了投保
梁彥平說,所有開支都可省,唯一不能省的就是「保險」。
人生做好基本保障才有資格談理財,千萬不能有「等比較有錢之後再買保險」的心態,
因為一旦健康亮紅燈,錢都得奉送給醫院,哪來機會變得「比較有錢」?況且,愈年輕投保,保費愈便宜。
保險分為年金險、意外險、醫療險、壽險,
以青壯年來說,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意外險和醫療險。
李鳳蘭說,青壯年是家中的經濟支柱,萬一哪天病倒或傷殘無法工作,
又沒有保險理賠,不僅家庭收入銳減,還要為你負擔大筆醫療費用,對家中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
本文出自: Career 職場情報
http://blog.career.com.tw/managing/books_content.aspx?R_menu_id=9&R_submenu_id=433&R_ap_id=12576&R_pp_id=
- 【與母親不和的女兒】
- 【為了守住承諾,她寧願當乞丐】--一位可敬可佩的保姆
- 【會做家事的男人,離婚率 比較低】
- 【讀那麼多書沒用啦,選里長較實在】
-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你就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你就不平凡】
- 【走出家暴的恐懼】
- 【等到有一天,你或許沒有機會】 孫越
- 汽車第三人責任險 明年擬調漲
- 1家玻璃行 雇用4名障友
- 濱江街 超恐怖車禍 遭拖吊車拖行 騎士命大輕傷 | 觀賞影片
- 秋季山林大演變裝秀 台北市11條步道染紅
- 5人以下公司 工殤沒勞保 雇主判賠126萬
- iTaiwan
- (免費上網 轉載) 全台灣都可以用的免費Wi-Fi服務---「iTaiwan」 !
- 女性正確穿內衣8步驟
- 小資養錢術
- 牢記4觀念 窮鬼也能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