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認為,中國文化的本質有兩點:投機取巧與浮躁。
投機取巧讓我們無法踏踏實實做事,
浮躁讓我們無法靜下心來做人,很難有低調的涵養。

  
拿破崙曾經說:"有才能往往比沒有才能更危險;
人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輕蔑,卻更難不變成嫉妒的物件。
"所以越是有才華的人就越要保持低調的智慧。
 
因為有才已經很容易讓比自己低的人心理很不平衡了,
要是再張狂的話就很容易讓人徒生憎恨。
將心比心,當我們自己咒駡別人心胸狹窄的時候,我們又可曾想想別人如此嫉恨自己的原因呢?

  
有的麻煩,真的是我們自找的。

  
嵇康是魏晉風流名士竹林七賢的突出代表,也是魏晉之際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音樂家。
當時有很多人仰慕他的才華,其中就包括朝廷重臣鐘繇的兒子鐘會。
起初的時候,鐘會對他是非常尊重的。
親自率眾賓客衣冠錦繡、乘駿馬特地去拜訪他。
看到正在打鐵的嵇康對自己的到來熟視無睹,鐘會雖然有點不舒服,
但因久聞嵇康言行怪異,也不以為忤,相反更謙恭地與眾賓客垂手默立一旁,靜靜等候。
誰知一等就是一個時辰,而嵇康仍揮錘如初,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嘴角還不時露出鄙夷之色。

  
鐘會出生豪門,顯赫一時,從小要什麼有什麼,個人優越感也是相當的強。
他與嵇康同為名士,年紀也差不多,能讓他這麼耐心等上一個時辰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
 
呆了這麼久嵇康都沒理他,鐘會自覺無趣。
正當他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一直懶得理他的嵇康竟然開口了:"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這話不說還沒什麼,
說了之後鐘會一聽便恨從心底起:當著這麼多賓客的面給我冷臉我也就忍了,你非但無絲毫歉疚,竟還敢出言譏諷揶揄我!
鐘會強壓怒火,恨恨地擲下幾個字:"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拔馬就走。

  
這樣的對話很像古人說禪語鬥機鋒。
鬥過之後,逞了一時之快的嵇康估計心中也打起了鼓,完全沒底了,鐵錘扔到地上砸到了自己的腳。
他的老婆更沒了主意,擔憂地望著嵇康快急出了眼淚。
而向秀呢,還沒回過神來,呆呆地拉風箱柄的手不會動了。
鐘會對此事果然耿耿于懷。
後來嵇康因為朋友的糾紛牽連入獄,鐘會想起曾受的屈辱,立即落井下石,跟司馬昭說嵇康企圖支援謀反。
司馬氏也因嵇康平時過於激烈的言論心懷不滿,於是殺心頓起。
嵇康在劫難逃,被殺于洛陽東市。

  
聽慣了對鐘會的口誅筆伐,
我已經有些厭倦,
如果換做我們自己是鐘會,
我們能忍受得了嵇康這種目中無人的狂妄嗎?
能忍受他當眾將自己的自尊心摧毀得一點餘地都沒有嗎?
 
不要總是單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很多時候,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問題。
 
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的聳立雲端,為人又何必如此尖銳?
難道只有目中無人才能襯托出自己藐視權貴?
高傲是很瀟灑!很痛快!
可瀟灑痛快之後又是什麼呢?
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自己都沒有一丁點的好處,還白白搭上了一條命。
無風不起浪,鐘會原先也不過是很單純的仰慕他而已,
人家像小學生一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請教,這個簡單的場景原本是很和諧的。
為什麼一定非要得罪人才覺得內心舒坦呢?

低調一些,沒人會忽視我們的存在。
越是智慧的人就越是低調。
有些張揚是毫無必要的,只會引起更多的嫉妒和憎恨。
每個人都有被瞧得起和被尊重的需要,
當我們傷害了別人自尊心的時候,就不能怪別人對我們手下無情了,
也更沒有理由抱怨自己天天遭受小人的陷害、阻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f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