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這樣的問題,200多年前乾隆年間的紀曉嵐已經做有過很好的解釋。
他認為做人要「處事圓滑、內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為人謙和 」。
這個意思就是說處理具體事情的時候,可以適當掌握尺度,
依情況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但是內心一定要誠實忠厚,做人要保持誠信。
該堅持的事,你應 該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可以妥協的事,應該更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意思,做出適當妥協,甚至放棄自己的意見。
如果一個人什麼事都和別人打得頭破血流,
那 不但會讓人覺得你是個好鬥的公雞,也覺得你情商偏低;
但如果一個人什麼事都沒有主見,只會點頭奉承,
那不但會被認為生性圓滑,也得不到別人的尊敬。
從社會交往的能力和適應力的角度看,為人適當圓滑,是一種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的體現。
他們往往對所處的環境和他人的感受有著極其敏銳的判斷,
會 根據當時的處境說出在當時最該說的話,做出在當時最該做的事情。
這種人通常在各個方面都適應得比較好,能夠很快投入到一個全新的人際環境當中。
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說到底還是需要心與心之間的交流的。
所以我們在處事圓滑的同時,一定要記住一個根本:為人誠實,誠信為本。
試想一下與一個不但在處事上圓滑,而且在為人上也虛偽的人長期交往,怎麼能讓人感覺到放心呢?
這種人怎麼能得到真正的朋友呢?
做個圓滑的老實人,就是要做個處事靈活而心態成熟的人;
就是要在人際交往中保持適度的彈性,把握說話的分寸,學會婉轉和含糊,以保持平衡的人際 關係;
重視生活中的應酬,通過一些生活和工作的細節樹立好的人緣;
同時要與朋友進行真正有價值的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
在工作當中,對不同 類型的同事應採取不同的策略,還要讓你的頂頭上司瞭解和喜歡你,
與上級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以便於更好開展工作。
面對想要幹的事,則既要執著,又要會變 通,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利益,明智地推脫掉與自己不相干的事。
而且一定要為人善良,避免傷害到別人。
我們常常在感歎「社會不公,小人當道」,
是否想過可能是由於自己的過於「剛毅」而導致的人際緊張,由於自己的缺乏變通而導致的處事僵硬?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也有必要改變一下,做一個「圓滑的老實人」呢?
文章來源 : 39健康網 http://xl.39.ne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