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有三千煩惱絲”,
涉世未深、修養不夠的中學生更容易陷入煩惱的泥潭。
那麼,怎樣才能避免無謂的煩惱呢?
一、懂得諒解: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學校是個小天地,小小的班級更擁擠;
你有你的倔性格,我有我的小脾氣;
勺子總會碰鍋沿,腳板總會擦地皮;
在這小小的天地裡,遇到碰撞你別在意,生活就是這樣嘀。
人生苦短,情誼綿長;不要等到畢業後才懂得珍惜。
翻翻你的日記,用用你的橡皮,都會變成美好回憶。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二世。
冤家易解不宜結,得饒 人處且饒人。
以牙還牙,兩敗俱傷;以德報德,錦上添花。
敬我一尺,還你一丈;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早晚會變成美好的現實。
二、學會接納:海納百川,方成其大
人生在世要學會適應。
愛因斯坦說過,“人的最高本領是適應環境的能力”。
同學們接觸新老師,
要丟掉“先入為主”和“有色眼鏡”,以虛懷若谷的心態盡快適應接納;
“親其師,信其道”,融洽的師生關係是合作學習的前提。
有句俗話不文雅,但道理讓人警醒:鼻子臭不能割掉扔了!
同理,個別同學不友好,甚至蠻橫霸道,不要指望把人家搞掉,
咱可以“惹不起,躲得起”,更可以化干戈為玉帛。
材匠調木,智者調心。
人應該積極調整心態,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
有勇氣 去改變那些可能改變的事,有智慧去區別上述兩類事。
海納百川,方成其大。
如果你能接納別的同學難容的人和事,並且游刃於有餘,
化腐朽為神奇;最終化敵為友,為我所用;你就具備了宰相的素質。
三、懂得解脫:世界隨著心情會變
人的煩惱往往在於明知考慮無濟於事,偏偏浪費許多心思去鑽牛角尖。
有時候,一個華麗的轉身,面對的是全新的風景;
有時候,換一種眼光看世界,你會發現山重水復處常別有 洞天。
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人生二百年,是一種解脫;
另闢蹊徑東山起,殊途同歸頂峰笑,是一種解脫;
揚長避短揮優勢,棄卒保帥顧大局,是一種解脫。
有了解脫,你丟失的是枷鎖,換取的是自由;
有了解脫,你放棄的是芝麻,保存的是西瓜;
有了解脫,你忽視的是皮毛,珍惜的是骨肉。
山不過來我過去,是積極主動的解脫;
天無絕人之路,是信仰無悔的解脫;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寬宏大量的解脫。
懂得解脫,你就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
懂得解脫,你就會高唱“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
懂得解脫,你就會感謝困苦,
感謝挫折,因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四、學會傾訴:流瀉筆端,羅列方案
我總以為,把一些無人可訴的感覺流瀉於筆端,是一種解脫,更是一種享受。
遇到困難、問題,我喜歡在日記上羅列方案,
最大的壞處是什麼,有幾種發展趨勢,有多少意外的可能,
分別如何應對、破解……分析的過程就是解決的思路,
找到了方法,看清了道路,再按部就班躬身實幹,
還愁問題不會解決嗎? 還愁煩惱不能消除嗎?
在日記中傾訴,可以隨心所欲地把自己的悲哀愁苦盡情發洩,
再大的痛苦,寫完了,你會發現煩惱留在了紙上,
這種把煩惱剝離軀體,用筆錄寄存的方法很實用。
當然,對親朋好友訴說,向心理專家求助,也能分化委屈,減輕煩惱。
只要別一意孤行,只要別自暴自棄——多聽別人勸,自然吃飽飯。
五、懂得謙遜:笑傲珍珠,甘作泥土
人,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動物,從小就知道自己重要,卻很少知道滿足。
這種“看重自己又否定自己”的矛盾心理,無疑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妄自菲薄是一種煩惱;
爭風吃醋,你死我活,排擠傾軋是一種煩惱;
雞蛋碰石頭,瘸子選將軍,沒有自知之明還是一種煩惱。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真正的智者是大智若愚,
真正的才華是深藏不露;
真正的英雄是人民群眾。
五指有長短,智能分差異,好多東西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憑什麼你要比別人強?
憑什麼你的作文要得高分?
憑什麼你不能受任何委屈?
別把自己當珍珠了,那樣時時會有怕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成泥土吧,別人越踩咱越結實。
六、學會自嘲:嘲弄他人是缺德,嘲弄自己是優點
所謂自嘲,就是自我嘲笑,自我解嘲。
自嘲是心胸開闊、為人寬厚、性格幽默的表現,是人際交往的黏合劑。
自嘲可傾吐鬱悶,消除心中塊壘:
當你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受到不合理的評價,
自己又不便直接抗爭時,不妨運用自嘲,
以委婉暗示的方式,表露出心中的鬱悶和不滿,
讓周圍的人了解你的真實感受,起到直抒胸臆所難以達到的效果。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壓力的社會中,學會自嘲顯得尤為重要。
自作聰明者嘲笑別人,真正聰明者嘲笑自己。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不影響魯迅的偉大;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恰顯出陋室主人的“德馨”。
自我解嘲,使惡人失去了諷刺的對象;
自我解嘲,往往還能贏得正方的寬恕與善意的同情。
很多時候,人需要扮成小丑來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