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的意義

「五福」這個名詞,源出於《書經》和《洪範》。

現在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辭句了,幾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臨門」這個成語,

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種福。

至於福臨門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到底五福是什麼呢?

第一福是「長壽」,

第二福是「富貴」,

第三福是「康寧」,

第四福是「好德」,

第五福是「善終」。

註:《書經》上所記載的五福是:

一曰壽、

二曰富、

三曰康寧、

四曰修好德、

五曰考的終命(《書經洪範》)


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

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善終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


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裏沒有罣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五福當中,最重要的是四福——「好德」。

有著生性善,寬厚寧靜的德,這是最好的「福相」,因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以此敦厚純潔的「好德」,隨時布施行善,廣積陰德,才可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斷增長。

 

今生的境遇不好,都是由於我們的過去(包括前世)所造的惡行(惡業)的結果。

譬如說,

過去或前生愛虐待動物的人,今世就多病;

過去殺害動物的人,今世就會得 短命的苦果;

過去或前生吝嗇的人,今生就會貧窮;

過去或前生傲慢的人,今世就卑賤;

過去或前生激動好怒的人,今世就醜陋;

過去或前生以殘忍的方式殺害人類 或其他動物,今是就會不得好死。

長壽而貧賤的人是因為他過去慈愛動物,而卻吝於施捨,

富貴而短命的人是因為愛施捨財物,而卻殺害動物,

醜陋而富貴的人是因他過去慷慨大方,可是卻容易發脾氣,

容貌端莊而地位卑微的人是因為前世有容忍心、持守戒律,而輕視他人所導致的結果。



總括一句話,五福有缺陷,主要是由於行善和積德不完全。

五福的最後一福是考終命。

「考終命」就是善終,或一般人所說的「好死」。


 在《十二品生死經》中佛陀分析描述了死亡的十二種類別,因為其中牽涉到許多專門術語,在此不便引述。


現在謹就我個人的淺見將一般善終的情況分為下列三種:

1小善終—沒有遭到意外橫禍,無病而終的。

2中善終—不但沒有病苦,而有心中沒有怨氣和內疚,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安心地逝世的。

3大善終—自己預先知道臨終的時間,而且身心了無罣礙,走灑脫,甚至還親眼看見佛菩薩來迎接,往生到佛菩薩的淨土,這才算是成功的人生。高明,高明! 


第一福是長壽,長壽主要是慈悲心所感應的結果。

第二福是富貴,富貴是施捨和恭敬心所感應的結果。

第三福是康寧,康寧是清淨心所感應的結果。

第四福是好德,好德就是叫我們廣結善緣、多積福德、鍛鍊心智。

因為前面三種福都是世人享用的果實,而其根本原因就是好德。

假如我們今生不多播好德的種子,那麼福報享用盡了,必然遭到貧窮、下賤、多病和短命的惡運。

 

第五福是善終,善終是由於我們行善而不執著善的行為、名相和果報而獲得的。

換句話說,善終是心無罣礙所導致的結果。

              

 一切福德和智慧都離開不了心地,
只要我們在心地上多下功夫,
多播善種,常拔惡草,常以慈悲的水灌溉心田,
常用智慧的光普照善苗,必然會開出五福的美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for 的頭像
    hfor

    -台北市專業汽車烤漆保修廠-汽車鈑金-

    hf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